大尺度写真导航第一站

大尺度写真导航第一站

与风寒国中之脉虽同,而热久汗多,津液内竭,不得更行桂枝汤,亦不得执太阳禁下之定法矣。渴者是津液已亡,故少用桂枝,多服暖水,微发其汗;不渴者津液未亡,故仍用桂加减,更发其汗。

五苓因水气不舒而设,是小发汗,不是生津液,是逐水气,不是利水道。盖桂枝汤是调和营卫,与麻黄汤专于发表不同,故可重汤叠剂以汗之,不必虑其亡阳也。

然仍用麻黄、桂枝,是抱薪救火矣。下之后复发汗,昼则烦躁不得眠,夜则安静,不呕不渴,无表里证,脉沉微,身无大热者,干吐、下、汗后心中懊,虚烦不得眠,栀子豉汤。

此只自汗一症,即不发热者亦用之,更见桂枝方太阳病外症未解,不可下也。 若谓此方是利水而设,不识仲景之旨矣。

如恶寒痞硬,阳虚阴结者,又当以姜、附、巴豆之类兼之矣。芍药酸寒,用以止烦、敛自汗而利小便;甘草甘平,用以泻心、散微寒而缓挛急。

手足厥冷,脉微欲绝,是厥阴伤寒之外症;当归四逆,是厥阴伤寒之表药。水停而悸,故去大枣;不烦而厥,故去芍药;水宜渗泄,故加茯苓;既云治水,仍任姜、便者,防水渍入胃故耳。

Leave a Reply